
从11月5日开幕的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到近日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更新协议3.0,中方在推动开放方面持什么立场?在走向共同未来、合作共赢的道路上,中国正在采取哪些实际举措,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信心和稳定?
国际友人认为进博会越来越重要
中国贸促会全国委员会特别顾问洪俊杰:当前国际经贸形势比较复杂。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贸易霸凌主义抬头引发了两个关键问题:信任缺失和不确定性急剧增加。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150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的开放态度对世界具有决定性作用。
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创举在人类贸易方面,进博会是唯一专门针对进口的国家级展会。这表明了中国进一步开放的决心和意愿,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坚决推动全球化发展、支持自由贸易发展的强烈信号。同时,中国正用高质量发展来规避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不确定性。因此,国际友人感受到进博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际贸易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全国委员会特别顾问洪俊杰:国际贸易发展中,不断涌现出更多新模式、新业态,所以原来有关国际经济贸易的规则主要集中在边境措施,包括进出口、海关等。通关、便利化、检验检疫等措施。
随着服务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各国境内采取的措施越来越多。目前主要是制度性的开放,涉及到规则、制度和管理标准。制度开放备受关注,企业在打通内外部循环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障碍。
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比如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政策更加受到重视,但这些都与制度开放有关。这是一个符号性别。
您对加强区域合作有何看法?
中国贸促会全国委员会特别顾问洪俊杰:因为国际贸易的形式和模式在不断演变。从传统的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当前的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这些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以前可能不在谈判范围内,但随着形势发展,必须增加更多内容。
同时,有些标准可能在最初的谈判过程中参与较少。事实证明,人们越来越关注“硬连接”问题,包括道路和基础设施。当前,“软互联互通”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这需要不断完善经济和国际贸易标准,更好满足商业发展需要。
未来还会出现哪些新机遇?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全国委员会特别顾问洪俊杰:未来两国合作,包括贸易合作和产业合作,从“产品海外扩张”到“产业海外扩张”可能会增加是的。中国和东盟都是亚洲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补性很高。
从贸易数据看,两国贸易的60%是中间品贸易。中间产品贸易是典型的上下游产业之间或不同环节之间的产业合作。这是在实体经济、绿色贸易等方面制定未来标准的良好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