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金骆驼队”开启丝绸之路新篇章
被誉为“钢铁骆驼队”的中欧班列迄今已开行超过11万列,运输货物价值4500亿美元。曾几何时,丝绸之路上的商驼商队将中国与对外贸易连接起来。目前,往返于中欧之间的货运班列以产品更丰富、运输更便捷、互动更紧密,承载着“钢驼队”的新传奇。种类日益多样化。山东青岛集装箱中心站内一派热闹景象。穿上工作服,带上工作证后,笔者跟随自2000年起从事货运代理工作的曹文清来到一列连接中欧的列车装货区。数以万计的产品一字排开,包括32英寸液晶面板、机器配件和生活必需品。最引起我注意的是检验单上写着的“Made in China”四个字母。货运是出行的第一步中国和欧洲之间的电子铁路之旅。每天搬运集装箱的曹文清谈起这两年货物的变化,指着货物清单说:“列车上不仅装载着代表‘三新’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产品,还有我们地道的‘老味道’。”曹文清青所说的“老味道”,是指通过中欧班列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风味,比如青岛鱼制品、淄博大蒜、山西粉橘……目前,中欧班列运输的产品种类已拓展至53大类、5万多个产品。为了保持“中国味”,中欧班列针对不同产品采用了专列。 “我们的冷链列车就像一台在轨道上运行的巨型冰箱,生鲜蔬菜即使送到目的地也能保持‘新鲜’。”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国际运输部的工作人员微笑着说道。目前,中欧班列适应特种货物运输需求,提供针对性的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运营跨境电商、食品冷链等专列,通过国企共建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精细化的市场需求。 “葵花籽”、“铁精矿”、“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的产品,见证了品类的转变,见证了中欧铁路贸易的蓬勃发展。货物运输变得越来越便捷。在山西省晋中市中鼎物流园区,集装箱在龙门起重机下被小心地排列并装载到火车上。 “一开始都是‘货物找港口’,成本太高。”货运部陈国伟说。山西大旭货物仓储有限公司经理指着一列货运列车。 “现在不同了。多亏了连接中国和欧洲的火车,内陆城市现在有了自己的港口。”铁路线将延长,港口将被连接,陆地路障将被解除。中欧班列通过海运、铁路运输,并与河北、山东、天津等口岸联合开通内陆口岸。 “出海口”移向“门户”,将大幅提升山西等内陆城市的充电效率。陈国伟预计,通过中欧之间的铁路,到欧洲主要港口的货运周期约为20至30天,比海运短20至25天。现在,每万列中欧货运班列的运行时间已从原来的90个月缩短到6个月。提高运输效率已成为商业发展的真正资产发展。快速可靠的中欧班列为当地企业创造了一系列财富密码。这种速度和效率将沿着铁路传播,为更多国家带来便利。目前,中欧班列的外国朋友圈日益增多。连接中国和欧洲的列车,例如德国杜伊斯堡和西班牙马德里,到达城市主要是为了现代化和改善基础设施。哈萨克斯坦利用中国和欧洲的货运列车,通过中国将小麦和其他利润丰厚的产品运往东南亚市场。日益提速的中欧班列已成为象征中国速度的一张闪亮名片,推动中国与世界加速走向互利共赢的轨道。关系越来越密切。在青岛合作示范区俄罗斯馆,俄罗斯男孩迪马展示了货架上的每一款产品,其中包括巧克力三明治伊奇斯、当地蜂蜜和几个俄罗斯套娃,面带微笑,说着流利的普通话。 “这些都是中欧班列带来的产品。”他微笑着说道。今年是迪马来华第十一年。事情就是这样。 “中国人有句俗话:‘有朋自远方来’,感谢连接中欧的铁路,我找到了更多的朋友。”迪马指着胸前的大熊猫徽章说道。中欧班列驰骋,中华文化跨越地域界限不断在共建国家和地区深入人心。今年5月,火车汽笛响起,国际文化快车启程。作为一个项目,这种独特的“文化快车”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热情参与国家共建。 “作为一名志愿者,我确实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大学学生阿亚斯·哈特诺娃 (Ayas Khatnova) 说道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选手首次参加该活动。通过这趟列车,像她一样的哈萨克族年轻人可以体验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湛工艺,闻到中药独特的香气,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