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禁区”在我们看来是生物多样性的宝藏

空气稀薄,天气冰冻,紫外线很强……我们眼中的“生命禁区”青藏高原,其实是一座“亚洲水塔”、“种子超级储藏库”、“诺亚生命方舟”。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期间,科考队员发现新物种3000余种,其中动物新种205种、植物新种388种、微生物新种2593种。这些高原居民都拥有独特的能力,表现出非凡的适应能力。 照片来自 Medgrilly。图片提供: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照片是一只扎着辫子的老鼠。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新发现的辫子鼠可以被认为是陆地版的声纳专家。使用超声波在黑暗的森林中构建了 3D 大脑图,这让科学家们感到惊讶。鸟类迁徙路线是通过“遗传记忆”代代相传。这条“空中公路”是数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形成的。在高山地区,一些植物学会了一种称为变色龙的伪装技术,可以隐藏在岩石、冰和雪中。为了抵御强风,许多植物都成为靠近地面的“垫子”,类似于大自然的“懒沙发”。 照片是4张中型狗花的照片。图片提供: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放眼更远的地方,青藏高原的持续隆升创造了多样化的生存环境。气候的垂直差异形成了立体的“一山四季”格局。 “天空岛”效应将山脉变成生态岛,刺激物种在孤立的环境中独立进化。同时,冰期和间冰期的冷暖期交替,有利于地球的周期性运动。使高原成为物种进化和传播的重要中心。 这些发现表明,极端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生命非凡的适应性。高原物种在应对寒冷、缺氧、强辐射等挑战时积累了独特的遗传资源,使青藏高原不仅是研究生命适应机制的天然实验室,也是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宝库。